更多金钻指标股票技术讨论QQ群:966329692 技术讨论QQ群:220302856 技术讨论QQ群:39652085 如群满可换一个
事件
公司2022H1 实现营业收入9.46 亿元,同比增长174.21%;归母净利润0.62 亿元,同比增长68.40%;扣非归母净利润0.60 亿元,同比增长69.76%。
其中2022Q2 实现收入6.12 亿元,同比增长326.37%;归母净利润0.31 亿元,同比增长361.53%;扣非归母净利润0.31 亿元,同比增长301.82%。
简评
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业绩持续兑现
锂电业务持续兑现,营业收入驶入快车道。2022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6 亿元,同比增长174.21%,其中2022Q2 实现营业收入6.12 亿元,同比增长326.37%。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主要系锂电板块的持续扩张,2022H1 公司锂电板块实现收入8.31 亿元,同比增长194.02%;石化设计收入1.13 亿元,同比增长86.55%。
期间费用有所优化,但盈利能力持续收紧。1)费用率:2022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1.08%,同比-18.13pct,其中研发、管理、财务、销售费用率分别同比-6.59、-6.56、-3.73、-1.24 pct;2)毛利率:2022H1 公司毛利率为16.34%,同比-7.76 pct。综合作用下,公司的净利率为6.63%,同比-4.30 pct。公司目前处在业务的快速扩张阶段,盈利能力承压,预计随着公司业务重心向锂电设备等高毛利领域过渡,设备自制率提升,盈利能力将企稳回升。
在手订单充足,为公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2H1 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21.36 亿元,其中锂电、化工板块合同分别为19.89、1.47亿元。2022H1 公司合同负债8.58 亿元,同比增长217.88%。充足的在手订单为公司发展提供保障。
锂电板块:拓展负极材料并获得大额订单,资本运作整合关键设备
由正极拓展至负极材料并签订大额订单,多个大型项目持续推进。公司于2022 年6 月与四川海创尚纬签订4 万吨动力储能电 池负极材料EPC 项目订单,合同价款13.7 亿,标志着公司业务向负极大型项目拓展。除此项目外,目前公司重点推进的项目还包括巴斯夫杉杉长沙基地二期三元材料建设项目、安徽海创一期5 万吨/年磷酸铁锂工厂EPC 项目、宜宾万鹏时代一期2 万吨/年磷酸铁锂工厂EPC 项目、当升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第一阶段年产2 万吨锂电正极材料智能工厂工程总承包项目等。目前,各个项目进展顺利,收入正在有序确认中。公司通过多年的发展,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积累了大批如当升科技、贝特瑞、安徽海创、国轩高科、新锂想、巴斯夫杉杉、成都巴莫、宁德时代等优质客户资源,并与他们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资本运作收购无锡百擎,整合锂电产业链的关键设备。2022 年8 月,百利锂电与无锡百擎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120 万的现金对价收购标的公司60%的股权。无锡百擎深耕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工业窑炉外循环线设计与建造领域,尤其在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优势。公司的收并购将拓宽负极端设备,与公司正极设备优势互补,同时提高公司产线设备自制率。
持续推进研发和创新,设备和产线建设能力提升。公司目前在锂电领域的研发项目涉及设备自制和产线优化,具体包括“窑炉提能及其保护气循环利用、余热利用的研发”、“锂电池用高纯硫酸锰成套设备研发”、“磷酸铁锂智能化生产线的研发”等项目等,在研项目的推进将持续提升公司产线自动化水平,提升未来发展潜力。截至2022 年6 月底,公司共拥有168 项专利,其中2022H1 新获专利19 项。
锂电池正负极材料扩产火热,设备市场空间超千亿。通过对容百科技、天津巴莫、当升科技、贵州振华等主要正极材料厂商和广东凯金、贝特瑞、杉杉科技、璞泰来等主要负极厂商的新增产能计划进行汇总。预计2022-2025年正极材料新增产能合计479.6 万吨,负极材料新增产能合计307.0 万吨。经过我们测算,2022-2025 年正极、负极材料设备厂商的市场空间分别为1245.0、521.9 亿元。公司作为正负极材料产线、设备的行业龙头,将拥抱千亿市场。
其他板块:化工业务由EPC 逐渐转为产线设计,氢产业研发持续推进锚定远期价值化工板块固有优势强,以产线咨询、设计锚定高附加环节。公司在化工的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三大合成材料领域均处在国内领先地位,其中公司设计的1 万吨/年国产化邻甲酚醛环氧树脂装置是当时国内唯一、全球单套产能最大的装置。目前公司在化工领域的在研项目主要包括“60 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工程技术研究”、“17 万吨/年热塑性弹性体装置工程技术研究”、“17 万吨/年高品质环氧树脂装置工程技术开发”等,持续通过产品研发提高技术水平,战略定位逐渐由工程调整为以咨询和设计为主,推动毛利率提升。
氢能源核心材料研发推进,质子膜、膜电子领域成果初显。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整合的新一代以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PBI)为核心的高温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HTPEM),与现有的质子交换膜相比,分子量得以较大提升,其机械强度、质子通道率、运行寿命均有明显优势。公司通过氢能核心材料的研发逐步实现燃料电池国产化替代与产业链整合,提前锁定行业的远期价值。
投资建议: 公司是锂电材料产线和设备领域龙头,通过自主研发和资本运作提高设备自制率和产线自动化水平,积累如巴斯夫杉杉、安徽海创、当升科技等优质的客户,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同时,锂电正负极材料厂商扩产持续加速,预计2022-2025 年正极、负极材料设备厂商的市场空间分别为1245.0、521.9 亿元,公司将秉持其固有优势和行业地位拥抱千亿市场。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收入分别为30.99、48.39、62.8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7.60%、+56.16%、+29.8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4.38、6.0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5.15%、+78.73%、+37.77%,对应2022-2024 年PE 估值分别为28.59、16.00、11.6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锂电材料下游扩产不及预期;2)长账龄应收账款较多,存在坏账风险;3)公司股权质押率较高。
选股票看什么指标最好 >股票指标网
精彩评论